筆者數年前便已在《信報》撰文,建議經常組織大型遊行的團體要自備「糾察隊」,以維持遊行秩序。這個建議好處數之不盡, 「糾察隊」這第一道「防火牆」可即時維持遊行秩序,以免不測的「火頭」燒向第二道「防火牆」(即「驚動」警察),引爆警民衝突;一旦如此,自詡的「和平示威」也就破局了。
「志在必得」易失控
筆者也曾批評警察值勤時有「志在必得」的心態。筆者重提舊事, 不外乎想將兩件事串聯來看。我建議組「糾察隊」,就是怕遊行有天出事,變成警民大衝突,社會將要付出的最大代價。
至於批評警員「志在必得」的心態要不得,是怕習以為常以後,面對遊行也以這種心態處理,肯定造成失控。是次李克強訪港,警方動用二三千名警員「保護」,過程中發生多宗不愉快事件,引發傳媒工作者和學生高調抗議,指警方執勤時損害了他們的採訪和抗議自由。
執筆本文時,還未知警方因何作出那樣的「高度嚴防」措施,是否他們收到什麼情報,因此便「步步提防」?又或是毫不例外,只要有國家政要來訪,不管中國或外國要員,一律寧嚴勿鬆?儘管如此,就一般的情況來論,還是大有汲取教訓的空間。
首先,要維持高度良好的「警民關係」,在很多「警界禁區」裏,警員必須高度自律,例如醫院、學校、報館、教堂、領事館等。除了「警界禁區」外,還有「警界勿觸」,例如孩童、老人、殘障、婦女,以及「警界禁區」所屬的各種人。否則,如果警員惹上了這些「禁區」或觸動了這些特定的人,警員給予社會的觀感肯定難以自圓其說,付出破壞警民關係的代價,更是難以補償。
因此,就警方今次的保安工作來看,港大是教育場所,還是全港最有歷史的學術殿堂,警方決定派出警員在大學劃出「安全防線」那麼政治敏感的行動之前,有沒有好好警戒警員什麼才是「適合」的行動?有沒有預先演習?如果都做到了,那麼推倒學生或把學生禁錮梯間的事件,便是個別警員的「不適當」行動;如果沒預習,那便是警方對於「禁區」與「特定人士」的培訓疏忽。
同理,在處理記者採訪的手法,據記者協會的投訴說,有警員採取「不適當」行動,影響他們的採訪自由。如果投訴屬實,便說明警方處理這個「禁區」的部門或警員的手法,有欠政治觸覺的常識和修養。
自組糾察免「騎劫」
至於對策劃遊行抗議的組織一方來說,回歸後的政治生態今非昔比,單看遊行示威,十多年來有加無減。無可否認,組織者有心借此體現和平訴求;但也無可否認,愈來愈多人把抗議行動升級到警民的拘捕與反拘捕的激烈行為。例如瞓街和企圖衝入議會的行為,難叫警員聽之任之,否則社會秩序將愈陷愈危。
與其叫警員不行動(是不切實際的要求),不如請集會遊行的組織團體負起責任、維持遊行的秩序和作出防範設施(例如參與者預先綁上頭巾或臂巾,與有意「騎劫」示威集會人士區分;這也是防範嫁禍者的良策)。任何衝突只靠單方設防是不足夠的,強調民主自由的和平訴求者,也要重視不要讓和平訴求變成暴力抗爭。
說到這裏,尤其是校園這個學術殿堂,更是應為整體社會所珍惜和愛護,為防止警員與學子衝突,校方與學生組織可以做的,與其叫學生不要抗議與集會(無用,也不必要),倒不如請學生組織在搞抗議和示威時,便得負責組織學生「糾察員」,從中維持秩序。
雖然校方也有保安人員維持秩序,但校園保安維持校園秩序還可以,要應對大規模的學生抗議示威,沒有意外還算勝任,一旦有事,保安人員無經驗也無政治認識,只會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最後,必須一提的是,自「恐怖主義」的鬥爭手法遍及全球以來,香港時刻要面對突如其來的「恐怖組織」的攻擊行動,這說明為何香港機場不時見到荷槍實彈的特警戒備,我們的警員面對這種國際新形勢,不可能安逸於英美法德等民主國家之外,否則香港一旦成為反恐不設防的地方,豈不引禍上身?
因此我們的警員神經有異於常的緊張行為,是應予體諒的,何況他們也是我們的子弟,為我們的安定服務呢!
鄭赤琰
中文大學前政治系主任、華人學術網絡成員
刊於香港《信報》2011年8月25日
「志在必得」易失控
筆者也曾批評警察值勤時有「志在必得」的心態。筆者重提舊事, 不外乎想將兩件事串聯來看。我建議組「糾察隊」,就是怕遊行有天出事,變成警民大衝突,社會將要付出的最大代價。
至於批評警員「志在必得」的心態要不得,是怕習以為常以後,面對遊行也以這種心態處理,肯定造成失控。是次李克強訪港,警方動用二三千名警員「保護」,過程中發生多宗不愉快事件,引發傳媒工作者和學生高調抗議,指警方執勤時損害了他們的採訪和抗議自由。
執筆本文時,還未知警方因何作出那樣的「高度嚴防」措施,是否他們收到什麼情報,因此便「步步提防」?又或是毫不例外,只要有國家政要來訪,不管中國或外國要員,一律寧嚴勿鬆?儘管如此,就一般的情況來論,還是大有汲取教訓的空間。
首先,要維持高度良好的「警民關係」,在很多「警界禁區」裏,警員必須高度自律,例如醫院、學校、報館、教堂、領事館等。除了「警界禁區」外,還有「警界勿觸」,例如孩童、老人、殘障、婦女,以及「警界禁區」所屬的各種人。否則,如果警員惹上了這些「禁區」或觸動了這些特定的人,警員給予社會的觀感肯定難以自圓其說,付出破壞警民關係的代價,更是難以補償。
因此,就警方今次的保安工作來看,港大是教育場所,還是全港最有歷史的學術殿堂,警方決定派出警員在大學劃出「安全防線」那麼政治敏感的行動之前,有沒有好好警戒警員什麼才是「適合」的行動?有沒有預先演習?如果都做到了,那麼推倒學生或把學生禁錮梯間的事件,便是個別警員的「不適當」行動;如果沒預習,那便是警方對於「禁區」與「特定人士」的培訓疏忽。
同理,在處理記者採訪的手法,據記者協會的投訴說,有警員採取「不適當」行動,影響他們的採訪自由。如果投訴屬實,便說明警方處理這個「禁區」的部門或警員的手法,有欠政治觸覺的常識和修養。
自組糾察免「騎劫」
至於對策劃遊行抗議的組織一方來說,回歸後的政治生態今非昔比,單看遊行示威,十多年來有加無減。無可否認,組織者有心借此體現和平訴求;但也無可否認,愈來愈多人把抗議行動升級到警民的拘捕與反拘捕的激烈行為。例如瞓街和企圖衝入議會的行為,難叫警員聽之任之,否則社會秩序將愈陷愈危。
與其叫警員不行動(是不切實際的要求),不如請集會遊行的組織團體負起責任、維持遊行的秩序和作出防範設施(例如參與者預先綁上頭巾或臂巾,與有意「騎劫」示威集會人士區分;這也是防範嫁禍者的良策)。任何衝突只靠單方設防是不足夠的,強調民主自由的和平訴求者,也要重視不要讓和平訴求變成暴力抗爭。
說到這裏,尤其是校園這個學術殿堂,更是應為整體社會所珍惜和愛護,為防止警員與學子衝突,校方與學生組織可以做的,與其叫學生不要抗議與集會(無用,也不必要),倒不如請學生組織在搞抗議和示威時,便得負責組織學生「糾察員」,從中維持秩序。
雖然校方也有保安人員維持秩序,但校園保安維持校園秩序還可以,要應對大規模的學生抗議示威,沒有意外還算勝任,一旦有事,保安人員無經驗也無政治認識,只會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最後,必須一提的是,自「恐怖主義」的鬥爭手法遍及全球以來,香港時刻要面對突如其來的「恐怖組織」的攻擊行動,這說明為何香港機場不時見到荷槍實彈的特警戒備,我們的警員面對這種國際新形勢,不可能安逸於英美法德等民主國家之外,否則香港一旦成為反恐不設防的地方,豈不引禍上身?
因此我們的警員神經有異於常的緊張行為,是應予體諒的,何況他們也是我們的子弟,為我們的安定服務呢!
鄭赤琰
中文大學前政治系主任、華人學術網絡成員
刊於香港《信報》2011年8月25日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