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的政局近日因「紅衫軍」再度發動其支持者展開反對阿披實為首的政府,並揚言要發動百萬紅衫軍全面在曼谷包圍政府,如不達到推翻現政府的目的,誓不罷休,整個泰國也就再度陷入政治危機。
到底紅衫軍能否得逞而迫使阿披實解散國會,重新選舉?抑或是紅衫軍再度無功而退,他們對支持的前首相他信仍然得逃亡在外,繼續被阿披實「修理」,最後他信所建立起來的政治勢力被逐步消磨掉,而讓他永遠在泰國政壇消失?這是舉世關注的一個焦點。
軍人支持難以推翻
由於自他信在二○○六年被軍人政變而一舉把他的政府結束以來,支持他的全國政治實力便不斷通過他一手倡辦的政黨「泰愛泰黨」再度整合力量,重新參選重新掌權,但依然受到軍方勢力結合了皇家及其官僚系統,採用各種手段,包括司法行動兩度把當政的「泰愛泰黨」的兩位首相先後判決觸犯法律而被迫退位,甚至連「泰愛泰黨」也都在一次司法訴訟中被判非法而易名。
但是,易名後的黨仍未是斷其羽翼,最後反對他信的民主黨在阿披實操作下,配合了軍方的施壓,成功將國會中支持他信的三兩個小黨拉攏過來,助成了阿披實在國會成為多數聯合執政,就在阿披實上台成為總理後,他更加碼全面對付他信及其勢力,在國際上借他信犯罪在逃為名迫使各國拒絕收容他信,在國內也加碼控告他信「濫用權力,貪贓枉法」、成功將他的私人財產幾乎悉數充公,這一招是志在剝奪他的財富從而要他無錢無力栽培自己勢力。
因為阿披實在不斷想盡辦法去消減他信的政治勢力,因此也不斷迫使他信及其支持者反擊。自年前紅衫軍成功把芭堤雅的東盟國際會議圍得水洩不通而流會,甚至還把阿披實總理困在酒店,由軍人用直升機救護下脫圍,事件發生後,本來已告一段落,曼谷的紅衫軍示威也都有退潮的現象。可是因為阿披實在月前的一次司法判決案把他信家產約二十億美元充公,他信心有不甘,其支持者及其黨也大為憤怒,於是便有這一波號稱「百萬紅衫軍」起來「血染」國會非要推倒政府不可的大動作。
問題是紅衫軍能否用激烈手段將阿披實拉下台?值得注意的是,在他信執政時,阿披實也曾採用同樣的群眾包圍政府的手法企圖把他信扳倒,但經過連月十多萬人的包圍示威,依然不奏效,最後還是要等到他信出國時由軍人政變的手法去推翻他信。
採用同樣手法的紅衫軍能否奏效而推翻阿披實?最少在阿披實心中自有定案,他深知只要軍人繼續支持他,他下台的機會不會因為有紅衫軍示威而加大,這可以從過去的政府翻天案例中看到,也可以從阿披實無忌於紅衫軍看到。
群眾推翻未有先例
面對示威怒民排山倒海而來,他卻仍然口出狂言,公言不解散國會,不辭職,只要躲到軍營深處,前有軍人實彈應付示威群眾,天空上有直升機隨時應命救架,紅衫軍再咆哮,只要見不到真人,軍人也就安然自得。何況他深知自己是由軍人製造機會推他上位的,更何況民主黨一向是首都皇家官家的至愛,再加上軍人的效忠對象矢志保皇,他與軍人同一陣線,又何懼之有?
如果再看歷史,泰國的政治充滿了軍人政變的案例,而且都是因為軍人發動政變,才有可能驟然結束一個政權。相反,泰國的歷史雖然由民主產生的政權寥寥無幾,但卻大比數是因為軍人干政而落台的。反之,軍人支持的,除非是不同軍人派系下手,否則要想以示威群眾運動去推翻它,還真看不到有這個案例。即使是一九七六年的他寧軍人政權曾連番受到學生運動衝擊,但他的下台還是由不同派系軍人下手所致。
儘管他信所倡辦的「泰愛泰黨」在泰史上首次以民選在國會取得過半多數議席而執政,之後也能以更多議席而連任執政,觀察泰國民主政治發展的學界也以為泰國民主發展已打下基礎,可以順利發展下去,可是二○○六年軍人再度政變,而他信也通過民主選舉制度企圖淡化軍人政變對民主發展的制約程度;可是哪怕他依足民主選舉的遊戲規則,而讓他的政黨重新當政,可是軍人主導的政局卻百變不離其宗,只是懂得利用司法、皇權與官僚去做台前的門面工作,最根本還是靠槍桿子穩住泰國封建皇朝不受任何民主力量去加以侵蝕。
信奉佛教忠君愛國
認識泰國政治者也許會說,泰國政治一向長於妥協,國內如此,國際也然,也正是因為妥協而導致一九三二年的皇室自動制訂君主立憲而結束皇權專政,之後,每逢政變,過後也因為妥協而令正反雙方和平落幕,被推翻者也得返國過其正常生活,只是得從此淡出政圈。為何今次偏是沒法在黃衫軍(阿披實一派)與紅衫軍之間達致妥協?
究其因,此次無法妥協的根本原因不外乎是源於民主與保皇勢力之間的重大利益矛盾。保皇勢力在軍人、官僚、皇家貴族與企業界之間結合成一道銅牆鐵壁,在地緣政治方面,泰國人是南北綿延自溫帶至熱帶圈,人口分散數千方里,城市中產人口多集中曼谷,全國城鎮是農業人口為主,他信政治勢力以農民立足,雖然農民對他信情有獨鍾,但是他們資源有限,一旦離鄉別井,更會變成「虎落平陽被犬欺」之弱勢,因此要他們遠赴曼谷長期集會抗爭,把軍人扳倒,談何容易?再加上農業人口多信奉佛教與忠君愛國,也就是知道難以將農民的信佛教與忠君傳統與皇權分開,導致他信在反阿披實及保皇黨之餘,不敢在反皇越過雷池半步!明乎此,泰國民主漫漫乎長路,也就不言而喻了!
鄭赤琰
中文大學前政治系主任、華人學術網絡成員
信報,時事評論,2010-03-18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