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民異動與政改前瞻

自從二○一○年政改方案提上了政治議程以來,「泛民」的團結立刻呈現異動。今後能否一如往昔那樣團結?也面臨嚴峻的考驗。

這種異動有見於幾樁發生於「泛民」身上的大事:第一,針對政改時間表的問題,「泛民」各政黨出現意見不一致。首先社民連立場強硬,堅持要在二○一二年實現行政與立法「雙普選」;公民黨則立場出現搖擺,先是可以接受二○一七年或二○二○年雙普選,如果有明確的普選路線圖的話。可是後來急轉彎,和社民連一起推動「五區補選」的「假公投」。

兩黨還企圖說服民主黨投入「假公投」行列,但該黨鄭重其事,由黨員展開討論與票決,不同意「假公投」,而且還票決不以黨名義為「假公投」拉票,甚至還另組「終極普選聯盟」,拉了十來個大社團參與聯盟,積極展開與政府和中央談判,以爭取落實早日普選的路線圖。至於民協則低調面對,目的是要維持該黨在立法會「關鍵少數」的地位。

所有這個政改時間表的異動說明了「泛民」的團結很有可能因此而遭到破壞,是否能修補?下面再加論述。

第二,針對政改方案問題,「泛民」自政府把二○一○年政改方案公布後也有異動。雖然在第一時間泛民各黨已碰頭,表示他們在立法會意見一致,加以反對,不讓這政改方案過關。可是,與此同時,社民連也不忘勸民主黨回頭支持「假公投」拉票,但民主黨仍然堅持黨的既定立場:不支持,而且也表示不放棄原有立場,繼續與政府和中央溝通,企圖為自己的主張爭取到明確的政改路線圖,落實二○一七年特首普選和二○二○年立法會普選。

三大異動

第三,在爭取政改的手段方面,「泛民」也呈現出很大的異動。社民連在公開的文件上公開主張「新民主運動」,這主張標明不信任代議政治,要走直接民主,即相信由人民直接「公投」表決重大議題,才能體現真正的民主。這種急進的政治立場,公民黨是否全盤照收?雖然同意了社民連的公投行動,但在政治行動上卻仍見其與社民連有別,即在公開政治運動上比不上社民連激烈。

民主黨則顯然仍相信現有的政制可循既有的遊戲規則玩下去,因此才會有繼續與政府和中央溝通,並從中爭取自己的訴求。在其不參與公投的表態上,也顯示其政爭手法仍中規中矩。

上述三大異動,不但在二○一○年政改方案諮詢期間出現,表面看來,很有可能當立法會表決這方案時,如果政府不同意有任何滿足民主黨的調整,而迫使民主黨與社民連、公民黨等行動一致,同都投反對票,從而恢復「泛民」過往的團結格局。

可是,如果深入觀察與分析,上述的三大異動之所以觸發,正正提供了「泛民」在面對政改在聚焦到「雙普選」的進程問題時,馬上引爆了更深層的「功能組別廢存」、以及政爭的手段問題。

如果大家注意到民主黨之所以不加入「假公投」的決定,便會發覺到其選擇不加入公投而主張繼續通過溝通,爭取早日實現雙普選,作為一個比公民黨與社民連,都要資深而更有實力的政黨,它如此選擇,是看到了有關政改快慢的問題,並非全由主觀願望可以揮灑自如,單是取消功能選舉的問題,就算不考慮到《基本法》的有關「循序漸進」的問題,單是考慮到功能界別在立法會的歷史因素,與各界別在香港整體利益所作出的貢獻,就可明瞭到要處理功能選舉必須有計劃,要考慮時間與空間,有可行性的、足以穩定重大界別的政制設計,才能做到順利過渡。否則,一槌定音,即時在二○一二年全面廢除功能選舉,原有的營商環境如何不受衝擊?企業出走、失業急升、政治穩定等等,又如何因應?這些問題都必須考慮。

民主黨的考慮

此外,民主黨也將要受考驗而不得不考慮的問題是,一旦其與公╱社兩黨一樣企硬在二○一二年必須要有雙普選,公投之後回到立法會仍要面對「二○一○年政改方案」的投票表決,仍會推翻政改方案,再下去怎麼辦?再來一個「泛民」辭職的第二次公投?再回去立法會再等,也不過如此!這時也勢必要為社民連的政爭手法作出取捨,除非民主黨認同,否則便只有分道揚鑣,其選擇不奉陪公投,遠慮在於維護香港的「安定與繁榮」也,同時民主黨之所以以「民主」自我命名,也該深明「安定與繁榮」是民主慎重發展之道。否則,以香港的客觀環境條件,一旦動亂,民主雙普選的願景不知要再待何年何月?一國兩制的基礎會否蕩然無存?相信都是民主黨與公投分道揚鑣的動機。

明乎此,凝聚立法會多數以通過二○一○年政改方案,不但民主黨要鄭重考慮不能通過今次政改方案的後果,政府也要鄭重考慮爭取民主黨的重大政治意義而慎重與其協商,以取得政改順利過關!

鄭赤琰為中大政治行政系前主任、馮家彬為金融界人士
信報,2010-04-2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