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政局死結難解

正當「紅衫軍」目前聲言要把代表「黃衫軍」的阿披實政府推翻,又糾集群眾到曼谷示威時,作者曾撰文指出︰「泰國民主運動長路漫漫!」這個觀點的根據主要在軍隊由誰操控?向誰效忠?這個問題很關鍵,如果軍隊仍是皇權的守門神,而民主運動與封建皇朝呈現出「零和遊戲」玩意時,軍隊對國皇的效忠又是不二法門,民主運動哪怕是自我一廂情願地宣稱要和平,不要暴力,只要是上街遊行威脅到這個國家的安全,軍隊也就非要動手鎮壓不可。

處於此形勢下,除非有軍隊掉轉槍頭或棄甲而逃,否則赤手空拳的群眾要不犧牲,便只好知難而退。要硬碰硬的話,也只有相信「槍桿子裏出政權」,建立自己的武裝軍隊,進行革命。

泰愛泰黨為何成功?

而泰國的情況正如作者在更早前撰文指出的︰泰皇有軍隊效忠,自一九三二年開始實行君主立憲以來,泰皇在名義上雖然已授權總理代行執政,但泰皇可以言退,他的周圍皇親國戚、傳統封建官僚,還有不斷增加的受封顯達,加上分布全國的地方鄉紳,由首都到全國,結成一股保皇勢力,為了自己既得利益,哪會輕言「還政於民」?也就是因為這股勢力不言退,所以才出現八十多年來不斷有人唱民主同時,也不斷遭軍隊鎮壓。

在過去的文章中,作者分析到他信與其成立的「泰愛泰黨」是八十年來首次成功在國會取得過多數執政,他的政治魅力不是因他是成功商人,而是他與盤踞在曼谷的眾多政黨不同,他信走出首都到全泰國改善農民的生計,連年不斷奔走,終於在廣大農村做出成績,受到農民大力支持。

這股新政治勢力驚動了封建勢力,深怕他信有朝一日會「功高蓋主」,成了「無冕」皇帝,於是才出現軍事政變,趁他信出國時出兵接管政府。令「泰愛泰黨」最不滿的是,軍人用「貪污罪」把他信入罪後,連他信的追隨者也不能再用「泰愛泰黨」參與選舉和執掌政權,他信之後的兩屆總理,都因為被定性為他信的政治代理人而被逼下台。

這還未了,為了怕他信人走天涯、錢留國內,成為策反的政治資源,阿披實政府甚至通過司法手段,進一步以非法取財罪名,沒收他信家產以十億計,同時在國際上追捕他信,企圖迫使其他國家不敢收容他信。所有這些打壓都是泰國史上少見的。看在「紅衫軍」眼裏,哪有不義憤填膺的道理,這便是「紅衫軍」近期再起事的最大原因。

民主運動長路漫漫

這次在曼谷連綿不斷的「紅衫軍」示威,終於在上周六釀成十八年來未有過的軍民衝突,也正是「民主運動長路漫漫」的又一個里程碑。民主運動最怕陷入動亂,因為這是軍隊,藉口施展渾身解數的機會,而「軍逼民反」也是暴力革命的機會。如果封建政權太腐敗,人民又水深火熱,武裝革命推翻皇朝走向民主化的機會,也就會變成現實,正如法國皇朝被革命黨推翻的例子。但因為流血革命太過沉重,付出的代價也很大。泰國的民主和抗爭之路如何,目前還沒有頭緒。

自一九三二年君主立憲以來,接着碰上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泰兩國皇朝惺惺相惜,泰國開了大門,讓日軍長驅直入,將泰國作為日軍基地,北佔印支,南打馬來半島而直逼印尼,西向攻打緬甸,企圖封鎖戰時中國的後門。在最危險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日,泰國皇朝不但無損於皮毛,反而受惠於日軍在泰國的不少建設,強化了皇朝政治。

緊接着戰爭結束,冷戰開始,泰國卻又一變而成為美國反共的軍事要地。北向美軍提供展開越南戰爭的軍事據點,南方則成為美軍監控馬六甲海峽與印尼蘇加諾政府的「第三勢力」的活動。這時的泰共雖曾有動靜,卻因為有強大的美軍坐陣,令泰皇朝又避過了冷戰一劫。相反,由於越南、柬埔寨與老撾三個法國殖民地受到法國革命的拖累,把三國的封建皇朝被修理得體無完膚,南面的馬來半島九個蘇丹王朝卻因為受英帝國的保護而無災無難,泰國則及時抱住美國反共的需要而受到保護。

東盟勢建設勸解

冷戰過後,舊日的反封建皇朝風氣已絕塵而去,後冷戰的世界講求全球化貿易,東南亞也出現一體化的區域組織,面對泰國這種動盪的民主運動,與區域組織祈求區內和平穩定的調子有悖,其他亞洲國家也就自然不會坐視不理。

眼見泰國敵對雙方騎虎不下,相信東盟區域十國組織勢必會採用他們處理緬甸的手法,即採取「建設的勸解」(Constructive Engagement)。比起緬甸軍人政權,泰國軍人倒也算文明。

馬來西亞聯邦仍有九個王朝蘇丹,他們也不願見到泰皇朝成為反王政治的樣板,在施展對緬甸的「建設勸解」行動中,馬外交最活躍—作為鄰國的馬來西亞,這回也必義不容辭,非要參與勸解泰國軍主和政府放軟身段不可,只要軍方與泰皇聽從勸解,阿披實這個台前人物也就非要「政躬人和」不可!

由此看來,泰皇朝又將時來運到,在二十一世紀的全球化與區域組織的時代,又一次避過一劫。

鄭赤琰
中文大學前政治系主任、華人學術網絡成員
信報,2010-04-13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