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治發展出現轉捩點

二○一二年政改方案通過後,香港政局出現了自九七年主權回歸以來二個轉捩點的變化。

第一是政黨的派系由兩派對壘走向重新洗牌的格局,會否洗牌的結果又走回兩大派系的對峙?又或是三足鼎立?多黨混戰?則有待局勢的發展才能判定。

就目前的局勢發展來看,由於泛民主派的民主黨、公民黨、社民連與民協等,因為公民黨與社民連聯合搞「五區總辭」的所謂公投來推動民意,支持他們提出的「二○一二雙普選」與「取消功能選舉」;而民主黨在不認同這做法之餘,還高調推動「終極聯盟」,採用對話方式向特區政府與中央提出自己的方案,即在「二○一二方案」中所增加的六個區議會功能議席交由「一人兩票」的辦法,從區議會的民選議員中提名後再交由全港選民選舉產生。

此外,在對話中,民主黨還要求與中央作出無預設條件的溝通,同時也確保二○一七開始有逐步實行的普選產生特首與立法會,最終取消功能議席,只剩普選的立法會。

「公投」與「對話」

泛民內部出現了「公投」與「對話」兩種截然不同的辦法對待他們的政治對手,一種被視為「出賣民主」,另一種被視為「忠於民主」。甚至政改方案在立法會通過後,前者被後者公開批判,兩派因為在六.二三當晚搞得關係很尷尬,有人還威脅要用行動去衝擊「出賣民主者」,在七.一遊行中更數度出現兩邊的支持者都要警方介入才免於失控。跟着下去,兩邊會有更多機會可以對峙,尤其是緊接着而來的二○一二大選,現在預測泛民今後勢難為選舉協調(雖然二○一二選舉已有協調的君子協定)並出現內訌不斷,應不會是「杞人憂天」吧?

現在看來,原有的兩大政黨對壘之勢,也會變成泛民政黨一邊出現民、公、社三黨彼此傾軋的「零和遊戲」。如果真的不可避免地只有兩條路線之爭,公民黨既未能像社民連那樣激進,又不願與民主黨走在一道,最後恐怕很難說服原有支持泛民的選票。

如果公社兩黨繼續走激進的路線(即用各種發動群眾式的運動去展示「人民的力量」,不信任與中央溝通可以取得真正的民主或普選),如果因此而能贏取原有泛民最大的支持票,即民主黨被原有的支持選民放棄,則該黨必須尋求原屬建制派政黨的支持票,否則該黨將會面臨式微的命運。

就香港選民過去投票的行為來判斷,到目前為止,仍未能證明他們的大多數會投票支持打倒建制,實踐「新民主主義」的直接民主、不信任代議政治的政黨。而社民連也因為力主「公投」的直接民主,而首次提出了激進政改的政治運動,香港選民會否為他們而傾心?仍有待證明。

「五區公投」一役,因沒有政黨挑戰,未足為證。反而是親建制派的選民與泛民的選民有平分秋色的過去紀錄,今後如果民主黨仍能取得符合其泛民老大的選票身份,那麼公民黨的失勢恐怕會是預料中的事,而社民連激進路線走下去的結果,勢必要找到更多批判政府與權貴的議題,與發動更多的「八十後」加入其行列,否則便會自投末路。

政策導向

最有可能的發展是:港人一向的政治冷感,接受現狀多過打倒現狀,傾向和平協調的政治特徵,最後會迫使社民連回到以選舉為遊戲規則的路線。而泛民現在出現的「兩條路線」最後會走出一條新路:即放棄過去「不信任,不對話,不合作」的「三不」,轉而採用「三要」:「要溝通,要民主,要執政」。

也正是因為泛民一邊已啟動了與中央有溝通的管道,為了維持溝通,與中央或特區政府取得彼此信任的互動也會正常化。如此一來,建制派政黨如民建聯與自由黨也就不能獨享現有唯一的溝通優勢,選民的投票取向也會有所調整,原本只有投給建制派政黨的選票,也會分散到民主黨或相類的政黨身上。如此發展下去,香港的政黨政治便可望走向政策導向而揚棄派系為主的格局。

第二個轉捩點的變化是:自九七主權回歸以來,中央與香港特區的政治關係,存在着一種很敏感的現象,主要是在「行政特區」的規劃下,對於港人能否真的治港而不受中央干預,不少人都很擔心,更有人不會相信。而中央也很了解這個政治現實,因此才想盡辦法要取信於港人,其中包括制訂《基本法》,把一切對港承諾寫在《基本法》內,還特地向聯合國存檔,表示接受國際觀察。

關係正常化

可是中央與香港要彼此取得信任,必須經過一個彼此磨合的過程,期間會出現種種不符信任條件的言行;如何治港的問題,成了兩地十多年來敏感的議題。香港一邊,只要一聽見有人對香港政制作批評,或對民主有意見,香港媒體便會大事炒作成為轟動的新聞,而政黨也會力加撻伐。反之,大陸一邊,只要看見有民主訴求而群眾走上街頭遊行,便擔心遊行失控、破壞安定繁榮,進而摧毀一國兩制。

如此這樣地經歷了十多年的風風雨雨,中央即使在其權力份內的「終審權」、「國防權」與「外交權」,都因為高度敏感而低調處理,例如回歸十多年來的駐港解放軍絕少在軍營外穿軍裝走動。港人則不斷受風吹草動的心理作祟,處處懷疑中央干預,尤其是政改問題,更常指摘特區政府完全聽命於中央行事。

而這次民主黨再三表明要與中央溝通,並直接向中央代表提出他們的政改提案,而中央代表最後也成功與民主黨及「終極聯盟」代表協調而讓民主黨的提議過關。這事件的最大突破不是區議會的功能議席一人兩票,而是中央與民主黨這兩個長期對立的主角,竟然克服了不見面不溝通的僵局,而且把中央干預香港的政治敏感,化解為要經常溝通的正常化關係,而民主黨也不怕被指為「出賣原則」、「出賣民主」,認定溝通才是民主程序不可少的一個過程。其實彼此包容,才是民主必需的精神。

鄭赤琰
中文大學前政治系主任、華人學術網絡成員
信報,2010-07-05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