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對華戰略走入歧途


日本內閣於12 月17 日通過新的《防衞計劃大綱》。本來修訂大綱並不新鮮,國際關注的也只會聚焦在其會否把原有的「自衞」基調改為「進犯」。不過,今次的大綱一反常態,不但加強原有軍備基礎,還進一步加強海軍與空軍的實力,如潛艇由十六艘增至二十二艘,驅逐艦多加了一艘至四十八艘,裝載導彈的神盾級驅逐艦由四艘增至六艘,防空導彈發射部隊高射群組由三組增至六組;戰機則維持不變,即四百一十架。

海空防衞全面翻盤

這大綱最為重要的是,原先由陸防的本質走向海空防衞;雖然這一步走得不算大,但一旦跨出領土自衞的空間而進入廣大無垠的海空,將是日本一項極之大膽的突破。二戰後,日本國防只屬自衞性質,後來由於美國要借日本軍備協助其圍堵中蘇的戰略,才讓她不斷擴大所謂「自衞」的軍備。

儘管如此,日本也從來不敢明目張膽由陸軍走向海空的戰備,近二十年來雖有逐漸參與聯合國「維和部隊」之舉,卻也只能以非武裝形式參與;這次的新計劃可說是掙脫了「自衞」的枷鎖,其改變稱得上「全面翻盤」的開始。

其次,過去的「大綱」從不點出軍備擴張的對象,現在卻以冒犯方式說是中國對區內以至全球構成威脅,因而以此作為新大綱擴張軍備的理據和需要。按一般國際慣例,不會說明軍備擴張是要針對某個國家,即使心裏如此,也會加以否認;因為自己摩拳擦掌指着對頭人的鼻子說要打他,則明顯構成挑釁的敵意。日本不會不懂外交辭令,但明知故犯地表態,目的何在?

以其大綱的海空軍備擴張和涵蓋範圍來看,是由本土向東海、南海島嶼群延伸,直達釣魚台島嶼。在剛結束的美日軍事演習中,主旨是要從敵人手中搶回被佔的這群島嶼。誰會與日本有過節?這些島嶼主權爭議也只屬中日兩國之事。美國在這軍演上還顧及外交辭令,說是列行公事,沒特定對象;現在日本卻將其建軍藉口加到中國身上,難怪中國的外交發言人批評日本不要不負責任地向中國說三道四了。

日本自二戰戰敗以來,無論軍事或政治都是在美國的主導下而無法自決,也正是因為日本沒法擺脫美國的主導權,菅直人政府想借今次的新防衞大綱向中國施展軍事和政治的交手,可是卻又欠缺政治智慧。

菅直人自上台以來,他與同僚都曾有過言行缺智之舉,例如菅直人說日本會派兵到朝鮮拯救日人之口誤,便是一大外交失言;民主黨也曾在選舉中說一旦當政,會叫美國軍事基地搬走,這也是對東亞國際關係的基本形勢無基本認識,否則便不會欠缺時空的戰略規劃。

中日的歷史發展,也曾有過良好的發展機遇,遠的不說,單是十九世紀,當日本啟動「明治維新」實現富國強兵後,眼見清廷遭受歐洲列強侵凌,不作聯中抗歐美之計,反而在國聯大放闕詞,說日本不早打下中國,一旦歐美瓜分中國,會在東方坐大,到時日本便有難了。就此一念之差,中日便錯過構建十九世紀的「亞洲人的世紀」的機遇。此理論由日本人提出,當時也確有不少日本有識之士看到日中聯手的強大發展空間;可是軍中的損人利己思想,竟以東亞強大去佔有中國,像美國那樣消滅印第安人而自強。

不幸的是,日本闖下戰禍,從此在上世紀四十年代中被佔領而失去自主命運的權力,日本身處這種困局也曾觸發日本有識之士設法擺脫這樣命運。從日本民主黨這次選舉首次將長期唯美國之命是從的自民黨拉下台,其政綱之一大賣點便是從經政方面建立自己的意志,甚至說要結束美國駐軍;由此可見日本主流民意已呈現再復興之想。

中國出招應對美國

面對美國經濟出現長期性衰退的同時,中國與其他國家如印度、巴西和俄國也普遍富強起來,中日的經貿關係更是呈現有可能強大到重拾舊日的「東亞共榮圈」。如果日本能沉得住氣,不隨便挑動美國的神經中樞;如果日本能多花心思加強中日的政經社會文化關係,假以時日,也不會有太長的年月便可以實現中日彼此都能建立政經認同的關係,到時一旦世界經貿金融重心轉向東亞,中日的良性發展便可實現。

可惜,今次的日本新防衞大綱又一次走向錯誤的方向,一旦建軍目的鎖定中國為敵,也就再度緊緊受美國主導而掉入其「東亞勢力平衡」的戰略結構;誠如過去十八世紀開始,英國在歐陸施展其「勢力平衡」戰略,導致德國和法國互相制衡長達兩百多年,搞到法德兩國振軍經武彼此耗損,讓英國無歐陸之憂而獨步天下崛起,成為超級強國。

美國打從二戰結束,便有構建日本以制衡中國的計劃;後來由於中蘇出現矛盾,制衡計劃才告改變為「以中制蘇」。蘇共下台後,蘇聯威脅解除,眼見中國迅速壯大, 「以日制中」計劃也就再度排上美國的戰略部署。

近日美日韓三國大陣仗舉行軍事演習,接着美國借北韓作亂為名派出華盛頓號、列根號和卡爾文森號等航母戰艦群,擺出陣勢準備全面攻佔北韓;即使北韓就範而打不成,也能達到鼓勵日本全面建軍對付中國,也就在這樣的美國戰略部署下,日本的「中國威脅」和新的防衞大綱都祭出來了。

中國會否按捺不住,像當年德國那樣上了英國的當而全力與日本對着幹呢?那就要看中國能使出什麼高招,化解美國這次「勢力均衡」的戰略了。

鄭赤琰
中文大學前政治系主任、華人學術網絡成員

信報,時事評論,2010-12-2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