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財政預算案出爐後,市民的反應相當負面,財政司司長的支持度應聲而跌,一向支持政府的民建聯等建制派也不敢茍同;一向反政府的泛民更是罵翻了天,揚言要領導市民上街反對。眼見預算案得不到立會多數支持,曾司長不得不作出退讓,將6000 元強積金注資改為派給十八歲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
單看這個出爾反爾之舉,足見曾司長缺乏政治敏感,如他稍具政治敏感的觸覺,便不至如此。儘管他已作出讓步,仍在五方面彰顯其政治修養的不足。
不知政治生態已變一、對立法會的新生政治生態仍然不知不覺。其實回歸前後的政治生態已然不同,論者早已廣泛指出,政改已排上政治日程的情況下,所有政黨必須由功能選舉轉型到直選,要成功轉型,必須贏得普選票。因此原有的政府鐵票在立法會已開始給普選「政治氧化」。因此面對到財政預算,所有政黨必須考量選民是否受落。否則,他們會一窩蜂在立會投反對票否決預算案。
也正是因為這種唯民意為依歸的政治生態已在立會成形,稍有政治認識的人都會知道以前立會否決財政預算的機會很微,現在遭否決的機率卻很高,如果缺乏政治敏感而渾然無覺於立會議員心繫選民的心態,遭否決的命運會成為慣性。依照《基本法》規定,一旦財政預算遭到否決,會有解散議會的可能。若議會因此解散,又或成為慣性,沒有一位財爺可擔受得起這個憲制危機的責任,甚至整個香港也會因此陷入各種難以想像的危機。
可是曾財爺最早被問到立會否決財政預算的問題時,他卻堅定地回應道︰即使被否決,也不可能更改預算。可見他對否決而引發解散立會的憲制危機,似乎仍無動於中,其政治敏感度委實要檢討。
二、在其最初預算案中,建議6000 元強積金注資,受益勞工不下三百萬,共支出約240 億元;可是在這同時卻把政府公務員與學校教員拒於發放門外。根據財爺的解釋,公務員與教員每年不必供款,而一般勞工卻須每年供款,不同待遇也就在此。公務員與教員聞言不服氣,說同是勞工界與徵稅,何來不同?當公職的警務人員更欲上街抗議,教員也有可能憤而罷課。
在處理這6000 元的問題中,顯然在考慮誰應不應得的問題時,公務員與教員已在考慮不發放的理由竟是「不必供款」。就這考慮來說,可見決策者缺乏政治敏感度,否則他們應可想到公務員與教員的政治戰略地位很重要,一般工業行動是勞資糾紛,罷工只影響社會秩序;公務員與教員卻不然,偏是財政預算專挑他們「對着幹」。如果不是政治觸覺能力低,何以至此?
不懂衡量危機輕重
三、財爺在面對各政黨紛紛發難後,經過多天考慮,仍不肯作出退讓,說是各黨所提出的要求太多,有要求退稅的,有要求復建居者有其屋的,有要求改善公積金制度的,不一而足。他不能一一滿足所求,所以就不能退讓。
在面對預算案必須爭取政黨支持而過關的問題下,稍有政治觸覺者都會事先在預算案出爐前,探悉各政黨的底線,這是預算案不可欠缺的工作。預算案出來後,必須面對的政治現實是爭取政黨或個別議員支持,以求過關。最可行的是以「要求」和「要票」之間找到妥協點而對預算案作修改。這做法不必政治智慧,只須政治常識便可以了了!
四、另一個因預算案而引發出來的不滿,是因為各種生計考慮而選擇居住珠江三角洲的港人的老人津貼和退稅不予他們,理由是他們平日不住香港。據統計受此安排影響的港人約四十萬,其中六十五歲以上者不下五萬人。
就政治來考量,若激發他們的怨懟,這是一股相當可觀的反政府選民數量。這股人的訴求顯然會成為各政黨吸票的對象。如果政府考慮到不想有太多人反對政府的一舉一動,區區一個月每人1000元的津老金,無謂跟這五萬人過不去。
五、在坐擁龐大財政盈餘而吝於濟民,曾俊華解釋,在面對全球普遍財赤而處於金融危機風險高的將來,政府必須累積大量儲備,以備急需。
稍具政治敏感的政府要員都會作出衡量,在「將來的金融危機」與「眼前的濟貧政治危機」的兩項選擇必擇其一的話,稍具政治常識者都知所選擇。何況是將來的金融危機會否真的降臨,仍在爭論與爭持中,但眼前的貧富問題卻早已在社會上成為政治議題,曾俊華竟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是患上政治聾盲?
鄭赤琰
信報財經新聞,時事評論,2011-03-04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