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傭案引發種種政治後果

雖然公民黨一再表明,該黨與菲傭提出司法覆核一案無關,但是該黨有要員參與這場官司,又揚言自己站在法律正義之下,不得不有此表態,因此可清楚看到該黨是站在訴訟人這一邊。

另一邊廂,卻有建制派政黨例如民建聯和自由黨等,則公開表示反對這項司法覆核,所根據的理由是一旦案成,十二萬符合「正常居住」條件的外傭便何成為香港永久居民,將對香港造成種種衝擊,令港人的利益受損,云云。

政治爭執陸續有來

所謂衝擊或利益受損,包括這類新居民可即時擺脫外傭薪酬而轉為最低工資,這樣,僱主將要多付倍增的工資;低薪港人將要面對更多更大的競爭;新居民連同家人定居香港後,均會加重本地教育、社會服務、醫療服務等的政府開支,納稅人將會百上加斤。根據這種種理由,建制派政黨同樣表示自己站在港人利益一方仗義執言。

外傭為居港權提出司法覆核已引發政黨分歧自不必說,及至法院裁定現時的入境條例違反《基本法》,事件往後發展,不但不會畫上句號,反而引發更多的政爭,其中可預見的重大政治爭執,包括以下數點。

一、勝訴者大可展開申請「永久居民」的運動,迫使政府大開關閘,一有阻力,便可示威抗議,甚至啟動另一場起訴政府「人權歧視」的官司。反之,反對一方也會發動民情攻勢,這樣做可一邊展示支持政府的實力,另一邊可向法庭施加輿論壓力。

二、為了堵住今後有更多合資格的「正常居住者」,政府將擬訂更多法律堵塞漏洞。這一來,立法會勢反雙方勢必展開連場攻防戰,到時不排除雙方又會發動支持者在立法會、政府大廈外示威抗議。

三、政府今次輸了官司,不但想到以「人大釋法」斷絕這場「大移民潮」發生於萬一,反對派也會向政府施壓尋求「人大釋法」。反之,一貫反對「人大釋法」的泛民派,到時又會「見獵心喜」,團結一致地反對「人大釋法」,以維護司法制度獨立。

四、看到這場官司一石捲起千重浪,各政黨勢必各就各位,展開新一輪搶票之戰,雙方將痛陳利害,向市民大力游說;反正政治可左可右,這官司也不例外,不同的是,看誰能夠更具說服力搶攻而已。

五、有關「正常定居」一詞的法律爭辯,早於當年中英展開主權交接談判時,成為中英攻防戰一條重大議題。

英方力陳要維持原有制度不變,其中誰是「香港居民」、要什麼條件等等,以英方的立場看, 既然除了「中國人」外,仍有非中國人早已在此定居成為永久居民,他們自當為合法的「香港居民」可是中方在收回主權後,卻在香港實施中國《國籍法》。這是體現主權理所當然的事,一旦香港成為例外而可將非中國血統的人變成「永久居民」,當中問題有多大複雜,可想而知。中國最擔心的是,如果太多非中國血統的人成為合法居民,後果是將香港真的「國際化」了;當年錢外長針對香港的「國際化」列出七點防範,其中不無這個顧慮。

中英雙方早有異議

這次官司針對非中國人可成為「正常居住」的一項條例,顯然是礙於香港已有大批非中國人的「香港居民」的這個事實,一旦否定他們已有的資格,也許會掀起離港潮。這種顧慮也就促使中方將這項慣常條例列入《基本法》第二十四條第四項,這才平息了中英存在的「香港居民」的爭議。

想不到這次官司再度觸動中國不想見到的「國際化」問題,而且是極有可能出現好幾十萬的空降非中國血統的「香港居民」;正是請神容易,送神難。

一旦這批低薪一族成為香港居民(自然成為合資格選民),像菲律賓慣常見到的「人民力量」在政治風暴中撼倒國家政權的情況,隨時在香港出現。再者,一旦他們加入香港已成常態的「大遊行」(香港的深層次社會問題早為中央政府關注),是福?是禍?因此,這次裁決的後續政治問題,肯定又會有一番光景。

矛盾日深港人受害

最後,值得指出的是,不管這次官司有無「藏鏡人」(台灣電視劇一個常躲鏡內的壞人角色,現指幕後黑手), 「藏鏡人」又有沒有動機,但經此事後卻真的觸發了所謂「政治動機」,這是不容各方否認的。例如公民黨不斷澄清與已無關,與案件劃清界限,大抵已估計到反對聲音比贊成聲音大。

不過,如以政黨的功能來說,整合社會意見與凝聚社會共同利益是政黨成敗的最大分水嶺。菲傭一案既然已引起社會極大分歧,無論正反雙方,經此一役之後,不但不可能幫助政治整合,反而加深彼此的鴻溝,不管誰是始作俑者,損失的是港人,尤其是政黨更不會是贏家。

儘管有論者高談「人權」政治,指此為香港維護人權的範例,應以此為榮。不過,如果此案深化了港人的政治矛盾,助長政治分化,從而為害安定繁榮,人權又何從體現?

鄭赤琰
中文大學前政治系主任、華人學術網絡成員
信報財經新聞 2011-10-08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