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選委選舉的異象

上屆特首選委會選舉,大專院校的選委有十五人聯名參選勝出。可是當「五區公投」啟動後,其中有公民黨身份的選委向媒體高調聲稱,已辭掉特首選委一職,為的是要下定決心,反對立法會功能組別的「小圈子」選舉,並響應「公投」訴求的「雙普選」要在2012 年落實。

費解一:認同「小圈子」選舉?

此事令人覺得當時辭退下來的選委,是因為不滿「小圈子」選舉而斷然引退,並藉此表示不滿和抗議。如果那真的是要杯葛「小圈子」選舉,按常理,上屆已辭掉的選委理應不會再行參選今屆的特首選委才是;料不到的是,他們的名字竟又出現在今屆候選人名單之上,而且也會採用同樣的選舉方法,拉隊聯名參選。

這到底是什麼一回事,實在令人費解。

根據媒體報道,民主黨主席何俊仁有意參選特首,因此該黨必須找到至少一百五十個選委提名,以符合成為特首候選人的最低要求。一直以來,民主黨不斷表態要廢除立法會功能組別選舉,對區議會的委任議席也都反對,可是該黨卻因為不認同「五區公投」,繼而在修訂版本的政改方案基礎上投下贊成票,讓其過關,因而受到公民黨和社民連連番抨擊,並視民主黨此舉是「出賣民主」。

用上那麼激烈的批評字眼,甚至還叫民主黨賠上人格,公民黨、社民連及後來的人民力量,已給人一個強烈的印象:它們是義正辭嚴地徹底反對「小圈子」選舉。

正是由於這樣,令人費解的是,公民黨眼見其大專黨員要出來參加這個「小圈子」選舉,不但不加以阻止(還是阻止無效?),而且還眼光光看着辭掉選委的原班人馬再度領軍出選。這算是什麼玩意?難道公民黨否定了早前的「公投」行為和立場,轉而認同「小圈子」選舉?

費解二:投「白票」表示抗議?

如果說黨員行為與個人行為有別,而參選「小圈子」玩意是黨員的個人行為,與黨無關,也不代表黨,這一來可又衍生另一個費解。

就算是個人行為吧,如此前後對「小圈子」選舉作出截然不同的取態,一反一正,前後還不過一年的事。毫無疑問,這一轉變如何面對大專院校的同仁?相信他們出得來闖,必有一個很好的說法;但先前「小圈子」選舉違反人權的說法將如何自圓其說,肯定是個高難度動作。

如果單靠勇氣面對,肯定不夠,必須針對「小圈子」而有個說法。身為一位學者,我想不到有什麼可作解套。我擔心他們要以個人名義承擔,那便會出亂子,甚或承受不起,倒不如以黨的名義去承擔;反正黨如果真的想要像民主黨那樣,轉為認同「小圈子」選舉則可容後再議,也不為過,反正天下政黨審時度勢是常態,死雞撐飯蓋才是非常態也。

另一個費解是有關「投白票」的說法。據媒體透露,為了湊足一百五十名的「門檻」票,民主黨及其他泛民成員也就四出走動,拉隊參加選委選舉。可是發動是一回事,能不能有一百五十人當上選委卻又是另一回事。

萬一達不到標,這些選委怎麼辦?把票投給另外兩位候選人的其中一人嗎?但礙於非我黨類,投不下去,因此便有投「白票」的傳聞。

若傳聞屬實,費解的是,「白票」也者,可作廢票論,也可作抗議票論。這對大專選民來說,他們投給這些「會投白票」的選委的票,很大機會報廢或作抗議票論。這對大專選民來說,這些選委候選人游說他們支持自己之前,有沒有好好說明投「白票」有什麼實質意義?

費解三:藉參選攪局?

若作抗議票論,是抗議什麼?抗議「小圈子」不民主的選舉?若然,參與選委選舉,無論是選民或是候選人,已是對「小圈子」表示捧場;與其反對於後,反對於前不是更合邏輯嗎?除非是想藉參選來攪局。但這是不是大專同仁的意願呢?如果先說了,又怕選不上;不說,又有欺瞞之嫌。這便是令人費解之處。

選舉代議士或選舉人的民主意義,在於授權他們代表自己向政府爭取訴求。大專選委可算得上是一個很大的「功能團體」,尤其是學術和高等教育的機構,其興衰關乎一個國家社會的知識與教育前途,因此,政府都會重視大專代表的獻言獻策。

港英殖民政府,均有委任大學校長晉身行政局的慣例,原因在於發展大專教育,不可能沒有他們參與決策和立法。九七主權回歸後,推選特首也讓大專選委參與,目的是讓大專可直接影響特首作出對大專教育發展有利的政策。

明乎此,便應明白大專選委若投「白票」或反對票,或表示抗議而辭掉選委,均是不符合民主、莫名其妙和令人費解的。

鄭赤琰
中文大學前政治系主任、華人學術網絡成員
信報財經新聞2011-11-25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