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達菲時代因他被殺而告終,接着下來是什麼樣的時代?誰的時代?根據西方政府一般的說法,接下來的是新的時代。奧巴馬則進一步指出,今後所有的獨裁者應該以卡達菲為殷鑑;言下之意,卡達菲的下場只是一個先例,不因為消滅他而終結。
換言之,西方勢力已把推翻、甚至就地槍決卡達菲的做法作為今後對付政敵的一個戰略。這個戰略有別於以前使用過的戰略,因此稱之為新的時代的開始。
恐怖組織化整為零那麼,之前與今後的兩個戰略有何不同?綜合過去與現在兩個戰略的要點,可以得出以下的比較。
一、以前的戰略,可藉攻打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大戰役為代表加以說明。攻打阿富汗時,由布殊發動,配合以西方軍隊組成的聯軍,以雷霆萬鈞的軍力攻打一個小國,目的是要推翻塔利班政府,並摧毀埋藏在阿國的「恐怖組織阿爾基達」。
雖然塔利班政權瓦解,但首長仍在逃亡,甚至仍伺機還擊,令聯軍疲於奔命,超過十年仍未能徹底消滅塔利班「化整為零」的軍隊,聯軍想要撤軍也難。更令美國尷尬的是,佔領阿富汗以及取得巴基斯坦合作的軍事優勢,要花上十年時間才找到拉登,並就地槍決。
此外,美軍配合西方聯軍再度出手攻打伊拉克,這回是要推翻西方視為大獨裁者的薩達姆。同樣,要打倒薩達姆軍隊和活捉他也是易如反掌,但要順利完成政治使命,營造一個民主自由的伊拉克新政權卻遙遙無期,連重建政治秩序的使命也遙遙無期,聯軍依然要留守,隨時待命出擊敵人。
兩場戰役所使用的同一戰略是,西方親自出兵,直接攻打目標的政府,戰略藉口是消滅「恐怖主義者」;攻打薩達姆卻還多了一個藉口:他擁有大殺傷力的武器,非要除去不可,否則舉世危險。這個戰略特徵是由西方組成軍隊,征敵人於其國土之上。
十年戰爭發現弱點
可是這個戰略經過十年戰爭後,發覺有兩大弱點。
一、聯軍本身的生命財產消耗過巨,單是伊拉克便用去美國一兆億美元(學術界估計不下三兆億元);在伊戰場死了四千四百名美軍,其他本地人和其他聯軍不計在內;時間拖上十年仍未完結;新政府仍沒能力自治,安全沒聯軍不行。
二、出師之名的說詞太過牽強,甚至違反國際公法的條例。更糟的是,美政府給自己官員揭發假造,指「大殺傷力武器」的「證據」令國務卿在聯合國說謊,最後覺得遭政府瞞騙而憤然辭職。
三、活捉薩達姆後審判,令美國有自導自演假手於人之嫌,連國內也罵聲四起,感到不光彩。
有了這兩大戰役所經受的戰略弱點,奧巴馬在大選批評布殊時,便許下諾言要放棄這個稱為「布殊的戰略」。
果然,他上台後作出連串戰略調整,他主導的戰略就在今次攻打利比亞推翻卡達菲的過程中突顯出來,其特點如下。
一、利比亞展現的戰略特點在於用軍方面,不再派美軍或歐洲聯軍親臨戰場攻打,而是借當地反政府勢力,讓其有足夠的軍力發動軍事造反,辦法是提供軍火和財力,並派出軍事專家協助軍事部署和訓練。
聯軍不在陸地參戰,卻在雪中展開全面轟炸,目的是摧毀卡達菲政權的軍力,讓反對派軍有足夠軍事和心理優勢瓦解卡氏軍隊和民心。攻打卡達菲政權採用的戰略藉口,也與阿伊兩個戰役不同,這回把敵人的罪名集中在殺害手無寸鐵和平示威的民眾,慘無人道,違反人權;為了增加這個罪名的國際認同,還全力在聯合國發動輿論攻勢,啟動安理會討論並表決議案封鎖利國海空,把利國天空禁止政府軍飛行。
在此同時,取得聯合國授權後,聯軍便在利國天空日夜轟炸,把利國海軍全面癱瘓。經過七個月的時間,終於把號稱強大的卡達菲衞國軍瓦解於無形,卡達菲家族超過三百人遭轟炸死亡,最後連卡達菲最後逃亡的軍車隊也給英法空軍、加上美國無人駕駛的轟炸機擊毀。
卡氏受傷後逃出車隊,被而遭反對軍活擒和殺害。
所有這出師名堂,都借聯合國來提高自己的用軍道德高位而已;借聯合國強調的「維護人權」,高調消滅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及其政府,甚至連家屬、軍人、市民、政府人員,都給空擊和地面反對軍的炮打中彈後,無一難倖於難。
聯軍和反對軍公然下手,憑藉的正是聯合國的人權道德包裝。甚至活捉卡達菲時,他連薩達姆可以得到的公審時的自辯機會也沒有。
聯軍的眾多首長反而感到痛快,一句不該如此行刑也沒有,有的是卡氏太太出面要聯合國調查要真相。可見這個新戰略確是為西方國家開創一個新局面,以後可如法炮製,對付他們心目中的敵人。
談到這種新戰略的可行性前景如何?他就以奧巴馬上台展開這個新戰略以來,有美國政府出面主導的有突尼西亞、埃及、敍利亞和也門四國,都不必發兵而搞到四個政權危危乎或傾倒。也門強人薩利赫本該倒台,如果美政府施壓的話,但礙於薩氏和阿拉伯皇家有情誼,不便去之,同時也因為薩氏是美國之友,留着有用。
先進武器對付弱小
埃及的穆巴拉則沒此好運,至於敍利亞則是下一個必去之而後快的對手,其總統巴夏.阿薩德也膽敢向其示威者展開高壓行動,之所以遲遲未下手進攻,主要是在聯合國未能取得攻打利比亞的授權令;反對最力而在安理會又有否決權的俄國不同意授權,其反對理由是美國聯軍將「禁飛令」變為只許聯軍空擊,變成聯合國授命聯軍攻擊。這與原意不符。
不管安理會有無授權,對這新戰略影響不大,只要目標國家有人造反,美國等西方勢力便大可以對方殺害手無寸鐵的平民,照樣展開同樣版本的攻打,因為此戰略的最大優勢是精準而殺傷力很大的雪中飛彈攻擊,在無所遁形的衛星追蹤下,打的再不是平面戰爭,而是立體戰爭。
美國以遠遠超前的武器去對付弱小國家的政治強人,可說無堅不摧,至於這新戰略有無助於戰後的重建工作,又當別論,最少新戰略下的埃及、突尼西亞兩國的戰後遺禍比伊拉克和阿富汗好得多,他們自己人殺自己人總好過美聯軍被殺也!
鄭赤琰
中文大學前政治系主任、華人學術網絡成員
信報財經新聞 2011-10-24
換言之,西方勢力已把推翻、甚至就地槍決卡達菲的做法作為今後對付政敵的一個戰略。這個戰略有別於以前使用過的戰略,因此稱之為新的時代的開始。
恐怖組織化整為零那麼,之前與今後的兩個戰略有何不同?綜合過去與現在兩個戰略的要點,可以得出以下的比較。
一、以前的戰略,可藉攻打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大戰役為代表加以說明。攻打阿富汗時,由布殊發動,配合以西方軍隊組成的聯軍,以雷霆萬鈞的軍力攻打一個小國,目的是要推翻塔利班政府,並摧毀埋藏在阿國的「恐怖組織阿爾基達」。
雖然塔利班政權瓦解,但首長仍在逃亡,甚至仍伺機還擊,令聯軍疲於奔命,超過十年仍未能徹底消滅塔利班「化整為零」的軍隊,聯軍想要撤軍也難。更令美國尷尬的是,佔領阿富汗以及取得巴基斯坦合作的軍事優勢,要花上十年時間才找到拉登,並就地槍決。
此外,美軍配合西方聯軍再度出手攻打伊拉克,這回是要推翻西方視為大獨裁者的薩達姆。同樣,要打倒薩達姆軍隊和活捉他也是易如反掌,但要順利完成政治使命,營造一個民主自由的伊拉克新政權卻遙遙無期,連重建政治秩序的使命也遙遙無期,聯軍依然要留守,隨時待命出擊敵人。
兩場戰役所使用的同一戰略是,西方親自出兵,直接攻打目標的政府,戰略藉口是消滅「恐怖主義者」;攻打薩達姆卻還多了一個藉口:他擁有大殺傷力的武器,非要除去不可,否則舉世危險。這個戰略特徵是由西方組成軍隊,征敵人於其國土之上。
十年戰爭發現弱點
可是這個戰略經過十年戰爭後,發覺有兩大弱點。
一、聯軍本身的生命財產消耗過巨,單是伊拉克便用去美國一兆億美元(學術界估計不下三兆億元);在伊戰場死了四千四百名美軍,其他本地人和其他聯軍不計在內;時間拖上十年仍未完結;新政府仍沒能力自治,安全沒聯軍不行。
二、出師之名的說詞太過牽強,甚至違反國際公法的條例。更糟的是,美政府給自己官員揭發假造,指「大殺傷力武器」的「證據」令國務卿在聯合國說謊,最後覺得遭政府瞞騙而憤然辭職。
三、活捉薩達姆後審判,令美國有自導自演假手於人之嫌,連國內也罵聲四起,感到不光彩。
有了這兩大戰役所經受的戰略弱點,奧巴馬在大選批評布殊時,便許下諾言要放棄這個稱為「布殊的戰略」。
果然,他上台後作出連串戰略調整,他主導的戰略就在今次攻打利比亞推翻卡達菲的過程中突顯出來,其特點如下。
一、利比亞展現的戰略特點在於用軍方面,不再派美軍或歐洲聯軍親臨戰場攻打,而是借當地反政府勢力,讓其有足夠的軍力發動軍事造反,辦法是提供軍火和財力,並派出軍事專家協助軍事部署和訓練。
聯軍不在陸地參戰,卻在雪中展開全面轟炸,目的是摧毀卡達菲政權的軍力,讓反對派軍有足夠軍事和心理優勢瓦解卡氏軍隊和民心。攻打卡達菲政權採用的戰略藉口,也與阿伊兩個戰役不同,這回把敵人的罪名集中在殺害手無寸鐵和平示威的民眾,慘無人道,違反人權;為了增加這個罪名的國際認同,還全力在聯合國發動輿論攻勢,啟動安理會討論並表決議案封鎖利國海空,把利國天空禁止政府軍飛行。
在此同時,取得聯合國授權後,聯軍便在利國天空日夜轟炸,把利國海軍全面癱瘓。經過七個月的時間,終於把號稱強大的卡達菲衞國軍瓦解於無形,卡達菲家族超過三百人遭轟炸死亡,最後連卡達菲最後逃亡的軍車隊也給英法空軍、加上美國無人駕駛的轟炸機擊毀。
卡氏受傷後逃出車隊,被而遭反對軍活擒和殺害。
所有這出師名堂,都借聯合國來提高自己的用軍道德高位而已;借聯合國強調的「維護人權」,高調消滅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及其政府,甚至連家屬、軍人、市民、政府人員,都給空擊和地面反對軍的炮打中彈後,無一難倖於難。
聯軍和反對軍公然下手,憑藉的正是聯合國的人權道德包裝。甚至活捉卡達菲時,他連薩達姆可以得到的公審時的自辯機會也沒有。
聯軍的眾多首長反而感到痛快,一句不該如此行刑也沒有,有的是卡氏太太出面要聯合國調查要真相。可見這個新戰略確是為西方國家開創一個新局面,以後可如法炮製,對付他們心目中的敵人。
談到這種新戰略的可行性前景如何?他就以奧巴馬上台展開這個新戰略以來,有美國政府出面主導的有突尼西亞、埃及、敍利亞和也門四國,都不必發兵而搞到四個政權危危乎或傾倒。也門強人薩利赫本該倒台,如果美政府施壓的話,但礙於薩氏和阿拉伯皇家有情誼,不便去之,同時也因為薩氏是美國之友,留着有用。
先進武器對付弱小
埃及的穆巴拉則沒此好運,至於敍利亞則是下一個必去之而後快的對手,其總統巴夏.阿薩德也膽敢向其示威者展開高壓行動,之所以遲遲未下手進攻,主要是在聯合國未能取得攻打利比亞的授權令;反對最力而在安理會又有否決權的俄國不同意授權,其反對理由是美國聯軍將「禁飛令」變為只許聯軍空擊,變成聯合國授命聯軍攻擊。這與原意不符。
不管安理會有無授權,對這新戰略影響不大,只要目標國家有人造反,美國等西方勢力便大可以對方殺害手無寸鐵的平民,照樣展開同樣版本的攻打,因為此戰略的最大優勢是精準而殺傷力很大的雪中飛彈攻擊,在無所遁形的衛星追蹤下,打的再不是平面戰爭,而是立體戰爭。
美國以遠遠超前的武器去對付弱小國家的政治強人,可說無堅不摧,至於這新戰略有無助於戰後的重建工作,又當別論,最少新戰略下的埃及、突尼西亞兩國的戰後遺禍比伊拉克和阿富汗好得多,他們自己人殺自己人總好過美聯軍被殺也!
鄭赤琰
中文大學前政治系主任、華人學術網絡成員
信報財經新聞 2011-10-24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