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6 日,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呂新華在特別記者招待會中,針對美國總領事對有關選舉「種票」事件的發言及其他涉及港政問題的評論,作出指摘,直指這是「干預」中國內政,是不遵守國際領事條款的行為;更揚言,如果不自行約束,或會出現外交關係上常見的對「不受歡迎人物」下逐客令。
「世界警察」到處干預
如果發生到這種程度,中美關係也就會受到一個挫折。一般情況下,對方也會以牙還牙,以同樣口實找到一個同等級別的外交使節要求離境。這也只是第一回合的交手而已,接着下去的,或有第二、甚至第三回合的交手,而且會不斷向更上一個級別開刀,到達「沸點」時,便是要求對方召回大使,甚至弄至大使館關門大吉。
這次事件即時引起觀察界諸多分析,有說中美關係涉及兩個大國在國際事務日繁的格局下,彼此利益環環相扣,難分難解,不會說斷就斷。另一個說法則與美國總領事楊甦棣的個人處事方式有關,據他過往的出使記錄看,早有媒體報道他曾出使吉爾吉斯和台灣,並常有關注公民抗命、維護公民權利而毫不避忌什麼領事守則的問題。
在台灣出任駐台辦事處首席代表時,他的一舉一動更在台獨問題上給媒體用放大鏡來透視。如今到來香港,又正值公民抗命,什麼民主、人權、自由不斷給人權和民主關注團體推波助瀾,此君奉命來港,是不是因為他在吉台兩地曾有「好」表現,而身負特別使命?
一國派遣使節人員的考慮重點,當然要用其專長,而此君的記錄又正好專長於人權、民主、公民抗命的政治運動。他此來要受嚴密檢視,是順理成章的事,他對選舉的有關言論若被指為「干預」內政,也是言之成理的。
的確,在美國的國際外交行為中,因着民主和人權的議題到處干預他國內政,早已不限於言論這麼簡單,甚至升級到外交行動——發動聯合國群起制裁,聯合國通不過,便會自己糾集軍事同盟國,進行軍事制裁,全面經濟封鎖,對付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敍利亞、伊朗、北韓等眾多國家,都不只於公開干預,還公然打壓。
時至今日,國際早已公認美國為「世界警察」,這還是一個美名;但世界哪有「警察」?
一邊和平一邊開戰
其實,外交公法上,對於「干預內政」有很具體而詳細的條文界定。一般來說,正確的做法是將自己想表達的異議,通過自己使節向駐在國的外交部人員親自表達,而且多是秘而不宣。如果不這樣做,不與代表該國的政府表示關注,反而直接與反對派打交道,以種種不同政見當成理所當然地聲援反對派,與他們秘密會議,傳達敝國支持的訊息,這便屬「干預內政」。但美國早已打破這些外交關係的條規。
之所以無法阻止或懲罰美國的大膽而毫無懼憚的主要原因,不是美國擁有道德高位的問題,而是美國軍事超強,無國能及,也只有眼巴巴看着美國滿口維護和平及保護人權,卻又一面發動戰爭、濫殺無辜平民。為了推翻卡達菲,遭空襲或交火死亡的平民暫時仍未有數字,有數可計的是,伊拉克平民遭戰火殺害的多達十一萬多,阿富汗也不下此數。
「干預」內政所持的是和平和人權旗號,長此下去,還有多少平民和他們的最基本的生存人權會給「干預」而斷送?國際公法之所以要有不干預的規範,正是排除任何可能的藉口及其損害。
軍事部署圍堵中國
與美國相反的,中國卻不斷堅持不干預內政,也正是有別於美國的干預,令到美國常借這點來向中國作出外交施壓,把中國奉行不干預而不便與非持國家代表身份的反對派打交道,說成是聲援政府打壓其反對派。美國這說法是無視外交承認的國際慣例,容許邦交國履行外交通往的權利;除非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全面封鎖的制裁令,否則照樣維持外交與經貿來往是常態行為,不能妄加非議。何況中國也都奉守聯合國的制裁禁令呢!
中國之所以在香港事件上指摘美國總領事,說明中美關係從過去幾年來的全面向好發展的勢頭,最近有明顯逆轉的趨向。從東海到南中國海的中國門戶,美國因着北韓而派出多至三個航空母艦的戰力,用實彈配合南韓和日本展開海陸空作出威脅性的所謂軍事「演習」。
在南中國海,才不到一年時間,卻由不聞不問改為全面軍事部署,中國感受到美國正在部署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的軍事圍堵,並且極力離間中國與東盟的關係,與越南和菲律賓展開無視中國感受的聯合軍演,還準備在這兩國建立軍事據點。
在經濟領域,還刻意架空亞太經濟理事會和東盟而另行推動「泛太平洋夥伴協議」(TPP),明言中國要想加入,便須等到這組織的規範條文訂立後,查看中國是否合乎條件才作定奪。
所有這些最新動態,在中國或國際心目中,絕非對華友善之舉,反而是要制約中國崛起。在這種外交氣氛下,在美國肆無忌憚干預他國內政的當頭,中國要提防她通過公民抗命和人權藉口來搞亂香港,故有先行警告,以免事態惡化,也可說是外交正常做法。
此外,這警示對港人也應有所警惕才是,因為在他們與外交人員接觸的過程中,應在「干預」與否有個分寸。
鄭赤琰
中文大學前政治系主任、華人學術網絡成員
信報財經新聞 2011-12-30
「世界警察」到處干預
如果發生到這種程度,中美關係也就會受到一個挫折。一般情況下,對方也會以牙還牙,以同樣口實找到一個同等級別的外交使節要求離境。這也只是第一回合的交手而已,接着下去的,或有第二、甚至第三回合的交手,而且會不斷向更上一個級別開刀,到達「沸點」時,便是要求對方召回大使,甚至弄至大使館關門大吉。
這次事件即時引起觀察界諸多分析,有說中美關係涉及兩個大國在國際事務日繁的格局下,彼此利益環環相扣,難分難解,不會說斷就斷。另一個說法則與美國總領事楊甦棣的個人處事方式有關,據他過往的出使記錄看,早有媒體報道他曾出使吉爾吉斯和台灣,並常有關注公民抗命、維護公民權利而毫不避忌什麼領事守則的問題。
在台灣出任駐台辦事處首席代表時,他的一舉一動更在台獨問題上給媒體用放大鏡來透視。如今到來香港,又正值公民抗命,什麼民主、人權、自由不斷給人權和民主關注團體推波助瀾,此君奉命來港,是不是因為他在吉台兩地曾有「好」表現,而身負特別使命?
一國派遣使節人員的考慮重點,當然要用其專長,而此君的記錄又正好專長於人權、民主、公民抗命的政治運動。他此來要受嚴密檢視,是順理成章的事,他對選舉的有關言論若被指為「干預」內政,也是言之成理的。
的確,在美國的國際外交行為中,因着民主和人權的議題到處干預他國內政,早已不限於言論這麼簡單,甚至升級到外交行動——發動聯合國群起制裁,聯合國通不過,便會自己糾集軍事同盟國,進行軍事制裁,全面經濟封鎖,對付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敍利亞、伊朗、北韓等眾多國家,都不只於公開干預,還公然打壓。
時至今日,國際早已公認美國為「世界警察」,這還是一個美名;但世界哪有「警察」?
一邊和平一邊開戰
其實,外交公法上,對於「干預內政」有很具體而詳細的條文界定。一般來說,正確的做法是將自己想表達的異議,通過自己使節向駐在國的外交部人員親自表達,而且多是秘而不宣。如果不這樣做,不與代表該國的政府表示關注,反而直接與反對派打交道,以種種不同政見當成理所當然地聲援反對派,與他們秘密會議,傳達敝國支持的訊息,這便屬「干預內政」。但美國早已打破這些外交關係的條規。
之所以無法阻止或懲罰美國的大膽而毫無懼憚的主要原因,不是美國擁有道德高位的問題,而是美國軍事超強,無國能及,也只有眼巴巴看着美國滿口維護和平及保護人權,卻又一面發動戰爭、濫殺無辜平民。為了推翻卡達菲,遭空襲或交火死亡的平民暫時仍未有數字,有數可計的是,伊拉克平民遭戰火殺害的多達十一萬多,阿富汗也不下此數。
「干預」內政所持的是和平和人權旗號,長此下去,還有多少平民和他們的最基本的生存人權會給「干預」而斷送?國際公法之所以要有不干預的規範,正是排除任何可能的藉口及其損害。
軍事部署圍堵中國
與美國相反的,中國卻不斷堅持不干預內政,也正是有別於美國的干預,令到美國常借這點來向中國作出外交施壓,把中國奉行不干預而不便與非持國家代表身份的反對派打交道,說成是聲援政府打壓其反對派。美國這說法是無視外交承認的國際慣例,容許邦交國履行外交通往的權利;除非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全面封鎖的制裁令,否則照樣維持外交與經貿來往是常態行為,不能妄加非議。何況中國也都奉守聯合國的制裁禁令呢!
中國之所以在香港事件上指摘美國總領事,說明中美關係從過去幾年來的全面向好發展的勢頭,最近有明顯逆轉的趨向。從東海到南中國海的中國門戶,美國因着北韓而派出多至三個航空母艦的戰力,用實彈配合南韓和日本展開海陸空作出威脅性的所謂軍事「演習」。
在南中國海,才不到一年時間,卻由不聞不問改為全面軍事部署,中國感受到美國正在部署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的軍事圍堵,並且極力離間中國與東盟的關係,與越南和菲律賓展開無視中國感受的聯合軍演,還準備在這兩國建立軍事據點。
在經濟領域,還刻意架空亞太經濟理事會和東盟而另行推動「泛太平洋夥伴協議」(TPP),明言中國要想加入,便須等到這組織的規範條文訂立後,查看中國是否合乎條件才作定奪。
所有這些最新動態,在中國或國際心目中,絕非對華友善之舉,反而是要制約中國崛起。在這種外交氣氛下,在美國肆無忌憚干預他國內政的當頭,中國要提防她通過公民抗命和人權藉口來搞亂香港,故有先行警告,以免事態惡化,也可說是外交正常做法。
此外,這警示對港人也應有所警惕才是,因為在他們與外交人員接觸的過程中,應在「干預」與否有個分寸。
鄭赤琰
中文大學前政治系主任、華人學術網絡成員
信報財經新聞 2011-12-30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