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汲取台灣大選的長處

每到台灣大選,香港的政黨總會派出黨員赴台取經,汲取台灣的選舉經驗,過去十多年如此,近年更是趨之若鶩。

今屆大選更是「盛況空前」,單是民主黨便有二十九人參與考察團,私下赴台的還未算在內;其他泛民政黨也不落人後,公民黨一向與台政黨有聯繫,平時已不乏交流,大選這麼富於攻防政治戰略的時刻,豈會錯過。同樣,建制派一邊的民建聯也都懂得知己知彼的戰略,對手要學的,自己怎能不學?因此派團觀選也就不在話下。

這裏不妨拿出來討論,到底港人可從台灣選舉學到什麼?什麼可取?什麼應引以為戒。好樣的學來可為港造福,壞樣的學到了可就要累人累己。

三項優點值得參考先說好樣的,只要深入考察台灣選舉工程,肯定可以舉出不少好的示範。以下且列舉幾點:一、競選造勢,台灣很成功。造勢大會提供了一個很熱烈而又精采的論政平台,這個平台不但可以提供機會好好訓練政治領袖的辯才和急才,同時還要慎言慎行,否則一旦出了差錯便將無所遁形,給政敵拉辮子,還要當眾出醜。

另一方面,造勢大會也讓選民可以親聽政客的言論,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在不絕如縷的造勢大會中,誰言之有物,誰是耍口花之輩?誰漫天開價?誰的承諾太離譜?都可一一比較出來,見多了這種造勢大會和印證後來言行是否一致,選民的見識多了,眼睛也會擦亮多一點。有了造勢大會,對民主發展會有幫助。

像今屆大選的造勢大會,動輒動員幾萬、甚至十多二十萬選民到會,他們來也有秩序、散也有條理,過程聲浪大卻不流於粗暴,這種政治動員素質高,港人可以領教。

二、競選講究政綱對比,而不流於謾罵。這點港人更應善加學習,以驅除動輒罵人、醜化人、抹黑人的陋習。近年的香港選舉每多出現這種亂象,以前的民進黨很長於此道,過去四年已大有改進,今屆更好。結果在今屆的選舉成效更大,它們雖然敗選,但卻爭取到勢均力敵的選票,有這龐大選民基礎,是反對黨制衡政府的利器。有龐大規模的反對聲音便是很大的政治本錢,有此本錢何懼不會再度當選。

三、用選舉發揮政黨功能。政黨與一般利益團體最基本的差別是前者參選,後者不參選。要參選便要懂得發揮政黨的功能,而政黨最大的功能便是整合公意、凝聚共同利益,全方位全程培訓參政領袖,懂得用籌募競選經費來發動選民對投票的積極性,所有這些功能都要通過選舉來考驗。

觀察台灣大選,無論國民黨或民進黨都在這三大功能發揮得很好,就整合公意來論,兩黨所代表的民意基本盤清清楚楚。例如經貿的民意整合,國民黨看準了與大陸通商對台經濟是條活路,反之民進黨則看到太依賴單一的經貿夥伴,不穩定,主張要分散經貿風險,這兩種不同的主張都各有民意認同。

香港政黨仍處困境

此外,選舉出現南親民進黨、北靠國民黨的南北對峙,民進黨之能得到南部選民偏好,因為它感受到南民不滿政府發展着重北台灣。因為南部選票大量流失,國民黨為了爭回民心,也就在其執政資源上往南分配,在南部開始啟動發展大計。可見兩黨整合公意都很到位,讓選民感動得到好處。

在凝聚共同利益方面的表現也很到位,最明顯的例子是台灣外交空間的問題,國民黨看準一味與大陸展開外交對抗,國際政治現實卻因大陸經貿崛起,令各國偏好大陸,因此想到通過兩岸恢復談判去化解兩岸僵持,才能紓解兩岸緊張,從而紓解各國與台來往的政治障礙,也就不會因為與台通往而若上麻煩。

民進黨反對國民黨的看法,認為只有台獨才能化解大陸的圍困。結果因為國民黨的政策成功而取得大陸信任,而爭取到全球大半國家給台灣人免簽證入境的待遇,加入某些國際組織也開始有突破。走出去的國際空間因而惠及全民,這次大選國民黨大打免簽證入境的政績,好處讓人民感受得到,正是共同利益凝聚成功的表現。

此外,在培訓領袖和募款兩大功能上,兩黨也發揮得淋漓盡致。黨的領袖人才輩出有目共睹,競選經費也很充裕,這次民進黨用小豬撲滿(即港人熟悉的豬仔錢罌)成功發動十四萬選民捐出他們的小額存款,放在小豬撲滿後送上,籌得兩億元有多。

以上的政黨功能,台灣做得很好,比較香港有人獨沽一味年年搞大型遊行示威,企圖藉此凝聚共同利益、整合民意、培訓領袖、籌募活動經費等等。可是,香港政黨成形以來的二十多年,卻不見得搞遊行示威的政黨可擺脫缺乏經費、缺乏領袖接班、缺乏發動選民熱中投票的政治困境,甚至還出現同陣營的政黨團結破局的亂象。這正是香港政界人士應多自我檢討的地方。

台灣選舉有不少亂搞的現象,例如打群架、行動和語言暴力、抹黑造謠、人身攻擊等等,過去很盛行,今次則已少見,看來台灣人已經醒覺到此舉的無聊和負面,不利人也不利己。既然台灣有改善,港人更不能後知後覺,還去學人家這等劣行。

鄭赤琰
中文大學前政治系主任、華人學術網絡成員

信報財經新聞,時事評論,A15,2012-02-02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