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遊行管理待改善


以「管理」角度觀察「七一」遊行,有着以下的重大政治意義。

一、負責組織遊行的團體一再表示要「和平」示威。市民能以和平方式表達訴求,這是健康的民權表達方式,是舉世認同的政治行為。一旦「七一」遊行出現暴力,甚至暴動,不但衝擊「一國兩制」,連「港人治港」也會受到嚴峻考驗。由此可見「和平」的示威對香港的政治安定有多重大的政治意義。

二、選在「七一」這個主權回歸的日子遊行,政治上就很敏感,令人容易聯想到參與者在這一天都很不開心。儘管年年「七一」遊行,組織者都會打上「愛國」、「爭民主」的政治包裝,但提出這種政治訴求哪天都可以提出,為何偏要選上這一天?在敏感的日子舉行那麼難以防範的遊行,要做到和平,不但不是組織者所能保證,就連警方也愛莫能助,遊行者也不敢自信那麼大的群眾不會失控。

三、很多遊行示威原意都不是搞暴力,往往因為參與者各有意圖,最後把和平示威變成暴動;這與其說是政治使然,不如說是遊行管理本身出了問題。基於這個認識,以「管理」角度寫「七一」遊行,有其實質的意義。

根據過去觀察所得,管理上出現的問題主要有:人數難以估計、開放參與、遊行橫額和工具、遊行路線規劃、管理人力、危機管理……。這些問題已經存在好多年,政府或組織團體理應負起責任,作出調查與研究,從而提出完善的建議。不過,始終看不到有什麼改善措施,政府如此,組織團體也如此。一旦出現類似今年人潮激增的情況,便會險象環生。如此下去,所有的和平保證都只是主觀願望,沒有客觀條件。

遊行路線監控不善

筆者曾經指出一些嚴重問題,即遊行路線的監控問題。

一、雖然警方與組織機構一再斟酌遊行路線,但像今年的遊行人數突然倍增,便立刻逼使人們於多處衝破防線。

二、據警方說法,遊行路線實行開放方式,任何人在任何地點均可插入人流。

此舉必會造成人擠難行,有人受不住人潮擠迫,強行闖開鐵馬,迫使沿途交通癱瘓,過程中警民互動失序,肢體碰撞,最後警方聽之任之,避過一場災難。

三、今次人流緩慢的一個成因是,太多籌款攤檔吸引遊行者停下捐款或買紀念品。平日,食環署會以「阻街」驅趕無牌攤檔,但此時此地卻不能用上這招,以免給人指為政治檢控。是以,主辦團體是否有責任自組「糾察員」,令示威「零暴力化」?

四、筆者曾撰文指出,對示威者所用的橫額、旗幟、告示板等宣傳工具,不能採用放任政策,任由他們自導自演。過去所見,這已跟主辦團體宣稱的「和平」示威很不相襯,不少宣傳文字或漫畫均充斥着「語言暴力」。

如果不作出自我管理,大有誘發暴力的機會,這不會是信誓旦旦、只要和平不要暴力的示威主辦團體所願見!可是這情況多年來未有減少,反而愈來愈多。

何以扛出殖民旗幟

值得強調的是,今年的「七一」遊行竟然扛出在港斷魂十五年的「米」字旗,在「七一」主權回歸紀念日,這算是什麼玩意?搖旗者代表什麼人?什麼組織?在這麼敏感的政治示威祭出那麼敏感的旗幟,予人很大的思疑空間。主辦團體能不就管理示威宣傳品這問題動動腦筋麼?

此外,今次胡錦濤主席訪港期間,發生一名記者遭到警方隔離查詢身份而作出抗議。事件如果早有一套好的管理措施,例如對警員早作「沙盤演習」(包括針對記者的應變措施),劃出特別記者區(包括採訪、攝影、發問機會等等),便可減少警員攬上身的問題。

主辦示威的團體也有責任跟媒體作出有建設性的溝通,提醒新聞界的天職是「報道」新聞,不是「製造」新聞,否則有損社會責任。

今年「七一」遊行,警方為了增加工作透明度和專業操守的形象,特別由監警會主席翟紹唐隨遊行隊伍沿路監察警員值勤,並現場解答公眾詢查;身為港島總區副指揮的盧嘉敏也在現場接受有關遊行疏導的查問。

警方主動搞好警民關係,是好事,但溝通的口才和應對表現,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從兩人的談話也可看出,警方與主辦示威團體在遊行過程中仍缺乏危機處理的溝通管理,這樣很容易出現溝通不足而產生誤會的情況。

中文大學前政治系主任、華人學術網絡成員
鄭赤琰

信報財經新聞 時事評論 2012-07-04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