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次習近平(左)與奧巴馬(右)會晤,重點應落在軍事議題之上。 (新華社圖片) |
目前,東亞形勢是一片戰雲紛布,中日隨時會在釣魚島上空「擦槍走火」,美國的軍事部署突然集中火力在中國周邊,在這種高危的形勢下,是次習奧會晤是好是壞,當然引發關注。
兩人會面的時間點正在軍事對峙的形勢中,雖然還未如當年美蘇在古巴危機點上的攤牌形勢,但今天有日本、菲律賓和越南等國憑藉美國支持,不斷向中國叫陣;形勢又擺明美軍將會參戰,而且站在中國的對立面,等同中美戰爭有可能一觸即發,那是誰也阻止不了的事。
會晤選址 可見慎重
這與當年美蘇在古巴的軍事對峙而大戰可能一觸即發的形勢相比,雖不近、也不遠,這並非危言聳聽,君不見美國公開把軍力的五六成布置在中國沿海,由朝鮮半島的渤海、東海、南海,甚至南亞,不準備打仗,所為何事?
當年古巴危機解套,正是用高危臨界點作勢,然後進行美蘇首長建立熱線溝通,讓赫魯曉夫和甘迺迪彼此都明白到,此番彼此談不攏,軍備的最後便是全面開打。
此次習奧會晤的背景形勢,一方面有美軍在中國門口拉上「第一軍事島鏈」,對象擺明中國已是毫無疑問(儘管美國否認其事),另一方面又有日本全面「建軍」,擺明要跟美國一起對抗中國;加上釣魚島的對峙實在有驚又有險,美國還明言將夥同日本守衞釣魚島。
中國眼見對手已把「軍鏈」纏在國門,叫你不得輕舉妄動,是榮是辱,都不能在軍事上稍微示弱。這種形勢說明,要不要開打,最後也只可由最高領導人會面談個徹底。
也許正是由於受到軍事高危所迫,令雙方同意選在一個悠閒的莊園環境,一起放開胸懷,不要受緊張事務所困,可以心平氣和地討論,共同探索可以發展什麼模樣的大國「新型關係」!
除了會晤選址可見「慎重」之外,就是從一對一、沒有幕僚參與的會晤形式,也可窺見兩人要談的問題或太敏感,不要讓他人想法干擾,只有兩人敞開心扉,看透彼此的真正想法是什麼。試想,除了事屬軍事敏感之外,還有什麼議題要比只限兩人對談更為重要?
當然,只此兩人別無他人參與的會晤方式,不但奧巴馬想要知道習近平的真正想法,習近平也應有同樣想法,不想為第三者在場影響(該是涉及軍事的第三者,如日本、南北韓、台灣、菲律賓、俄羅斯、越南等這些被美密切關切的軍事對象),沒有第三方的耳目在場,一切交談也不必諸多顧慮。
為何說軍事議題是今次習奧會晤的重中之重,而非其他多年談及而談不果的議題,諸如貨幣、貿赤、人權等議題,那些議題不是不重要,而是因為面對軍事高危的形勢,只要一旦失控,中美真的打起來,其他議題也就無以為繼,非要擱置不可!何況這些議題已談了多年,彼此清楚對方立場,不少還在協議中作出良性互動;惟有軍事問題,彼此仍捉不到對方的真正動機為何。
軍事問題 會議重點
美國這多年以來,換上不同總統,都說同樣的話,指中國軍事不夠透明,令美國疑慮;反之,中國也擔心美國此次大事部署軍事戰略據點,想要幹什麼?怕中國威脅?怕中國崛起?什麼才能叫美國釋除威脅感?中國已再三聲明要和平崛起,而且過去三十年從沒跟任何鄰國有軍事衝突,這還不夠和平嗎?
所有這些軍事猜忌,若能通過最高層摸底,而且摸出個信心和信任,一切其他台灣問題、釣魚島問題、南海主權問題,都不會引發中美衝突,只要兩個大國不捲入戰爭,中國也會持之以恆與涉事國重申「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既定政策。
至於什麼才是「新型」的大國關係,在習近平向奧巴馬提出的三大願景中,第一個願景說到要為兩國關係定性,其次是尋求兩國互惠的合作辦法,最後是尋找中美共同發展世界和平的關係定位。這三點都可在尋求軍事「新型」關係中找到可行方案。
第一點的兩國關係定性問題,便已呼之欲出,中國多次在國際場合中再三表明,中國的崛起模式是「和平發展」,不是過往的帝國、大國靠軍事崛起去東征西討。中國不但如此說,也如此尋求各國和平合作搞非軍事的發展,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對話」中,中國的國防代表也不止一次宣明各國要放棄過去的「冷戰思維」,要用新的「思維」建構新世紀的國際關係。習近平此番見奧巴馬,也肯定會向對方力陳「和平發展」的「新型大國關係」。
會談氣氛 未必輕鬆
至於奧巴馬的「新型大國關係」又有什麼腹稿,以美國一向的政治關係語言陳說,肯定三句不離本行,即中國要民主開放、要尊重人權、要開放市場、要放任貨幣自由升降、要在國際關係多體現負責任的行為等等。在美國心目中,中國如能做到美國上下滿意,身為總統也就容易對中國收放自如,不會再為難中國。
至於今次奧巴馬高調指陳的「網路間諜」問題,說到底,也跟軍事保密有着密切關係,因為一旦涉及國家安全的軍事保密利害關係時,軍事關係必然走向緊張而難以收拾。
當然,如此重大議題,也非兩人一次會面便能冰消瓦解,因此兩人也只能談談原則性的合作解決,其他一切技術問題,也只好留待兩國成立共同工作小組去完善其事。這點雙方已敲定今年7月由小組共同討論。
總之,如果用兩國的軍事關係看待習奧會晤,當可看到今次的會面事關重大,若能真的為兩個大國找到「新型」的關係模式,當更具歷史意義。
從兩人第一天會談三個小時多後的記者會上的面色判斷,會談氣氛可能不如想像中那麼輕鬆,正如本文分析,一旦涉及如何為中美對峙的軍事問題找到出路,怎可能不繃緊神經「寸土必爭」?怎可能會輕易放鬆繃緊的臉色?
鄭赤琰
作者為中文大學前政治系主任、華人學術網絡成員
信報,2013年6月11日
http://www.hkej.com/template/dailynews/jsp/detail.jsp?dnews_id=3729&cat_id=6&title_id=604578
留言
張貼留言